目前,给中小学生“减负”受到了全社会关注。然而,学校与老师那一头的“减负”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,而家庭那一头的对“减负”的正确认识与行动,或许才是更为重要的。日前笔者所看到的两则报道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“减负”的艰难与沉重,以及“减负”迫切需要从学校到家庭,从教师到家长的全方位的“综合治理”:在福州市,因为明令各中小学寒假不得给学生开设补习课,家长们纷纷为自己的孩子聘请家教,让今年的高校大学生炙手可热,成了抢手货;在杭州市,家长们自我加压的势头越来越猛,大清早刚开门,解放路新华书店就已是人头攒动,各类参考书、试卷集等异常热销。
现在的家长,有许多担心:担心一旦学校“减负”,孩子没了学习压力,学习成绩会一路下滑;担心孩子现在学习不抓紧,将来会在升学、就业竞争中居于下风等等。而这些担心又源于对“减负”缺乏正确的认识。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,并非不要学习与学习成绩,而是要进行一场学习思想与观念的革命,变死板枯燥的学习为生动快乐的学习,变高投入低产出的学习为高效率的学习,变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为主动积极的学习,变单纯的书本知识的学习为书本知识的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并重,最终达到让我们的孩子更好的学习、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的目的。
作为家长,我们应该走出传统观念的误区,解放孩子也解放自己。在家中,为什么一定要逼着孩子死啃课本,而不能向孩子推荐一些可以让他们开眼界、长知识的文学、科普、历史、军事、艺术等方面的书籍?为什么不能与孩子一起有选择的看一看诸如“寰宇探索”、“佳艺新视点”、“人与自然”、“读书时间”等有趣有益的电视节目?为什么不能领着我们的孩子走出书斋,投入大自然的怀抱,与山、水、云、天亲近一回?为什么不能与孩子一起下下棋、打打球、运动运动,锻炼身体,同时也增进我们与孩子的感情?因为逼孩子学习,导致家长与孩子感情出现隔阂,甚至严重对立、酿出悲剧的例子还很少吗?孩子的未来首先是属于孩子的,我们可以为其设计未来提供参考意见,但却无权越俎代庖。我们需要的孩子,应该是一个人格健全、心理健康,有着乐观的生活态度,懂生活会生活的孩子。